每年指考題目一出爐,社會組和自然組就針對題目的難易開始批判、叫囂,可以想見的是這樣的爭議不會消失,而且將會永遠持續下去。不過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非是天秤極端的兩點,你我都可以選擇讓兩者有傾向平衡的可能,當然絕對的合諧應是不可能存在的。況且生命和潛力的世界本就無窮寬闊,實不必侷限自己,或是侷限他人,非得被圈囿在某一刻板印象之中。

社會組考生總會埋怨自然組考生跨考搶名額,似乎不管數乙簡單還是困難,吃虧永是社會組,於是社會組學生被形塑出資質平庸的形象,這一半是自身缺乏信心,另一半則來自社會的看輕。

從就業的利益來考量文理的優勢無可厚非,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合理的現象,當然有一部分的同學很早就以興趣來衡量選組的問題,這是個人的福氣,畢竟高中時期就有明確的性向是需要後天的培養以及開放的環境,才有可能造成的。所以從興趣來決定選組問題其實是太過理想化的。

不管選社會組的原因是真的喜愛史地,還是迫於無法理解理化的無奈,當你決定選擇社會組,並以國英數史地作為進入大學的門檻時,都應該要有一個體悟,那就是社會科學關注的是「人」,是「人」的問題,既然是和每一個圓頂方踵的人類切身相關,社會科學必然有他存在的價值。

史地相較於理化生物,可能依靠天賦資質的成分較少,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史地只要記憶名詞即可,但這其實不過是基本的知識背景而已。如果要真的深入一個學科,必須透徹其推論結果的思辯模式,史地的思辨主體是在「人」身上,所以他的變因遠為複雜而深邃,他的推理過程也就潛藏許多無法預知的變化,如果沒有強烈的興趣支撐著動力,是很難長久維持的。

所以假如你想在大學學習有關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知識,便不可以輕忽社會科學的思考脈絡。絕對不是指考時多考幾科,而且考的還比該組的學生優秀,就代表日後你在這個領域擁有優勢,文史哲、教育、傳播、心理、政治、法律,甚至商管都是如此。

商管科系雖不採計史地,甚至學習的範疇內也幾乎和史地絕少關聯,但是這代表商管科系不需要史地了嗎?如果你是真的具有抱負和企圖心的人,視野就應該放大到全世界,因為當你對不同的文化有充分認識時,才知道如何伸展自己的觸角,在母土以外的地方開拓自己的勢力。商管領域中時常要操作的個案分析,如果有深厚的史地知識作為背景,那麼分析起來將會事半功倍。當你發覺現實生活中已經缺少資訊和創意的刺激時,回顧歷史常有意料外的發現,我們可以從歷史人物的活動中獲得教訓,並以此為警戒。拒絕了解歷史的人,殊不知自己往往成為「歷史不斷重演」的悲劇註腳。

再再再退一步,自然組的考生可能較少知道,高三的人文地理其實有很大量的工商管理知識,商管科系可以不採記歷史,但假如商管教授們看過高三的地理課本,相信沒有不採計地理的道理。沒人喜歡唱高調,但不代表唱高調是錯的。所以尤其要在功利主義越來越高漲的時刻,有心從事金融業的人更應該有豐富的人文關懷。

如果用專業術語來敘述的話,人文及社會科學和產業鏈的連結極少,能夠創造的產值較低,不過社會科學卻是推動一個社會維持基本秩序的必需,而且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。其實百姓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,都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目標,可能是你發現努力工作薪水卻沒有增長,可能是你發現女生永遠要在廁所外大排長龍,可能是你發現富人繳的稅比你少很多,可能是你開始厭惡電視上層出不窮的犯罪新聞,可能是你突然得知自己祖厝成為道路預定地。解決這些問題,不見得可以為你的物質生活帶來多大的挹注,但真的都是可有可無的嗎?

台灣社會長時間忽視社會科學的重要性,才會使得法律、政治、文化、經濟產生許許多多糾結不清的危機,而且有不斷惡化的趨勢。社會科學就是生活,它要解決的是人的問題,人文學科則是要設法解釋精神層面的疑難。除非你真的決定要離開「群體」,在孤島般的環境自給自足,否則沒有人有輕視人文及社會科學的資格。

--
轉自PTT高中板 /y91yi3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evia 的頭像
    saevia

    saevia

    saev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